“双减政策”不是一纸空文,给中小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更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明智之举。

但是,有很多头脑守旧,还抱着让孩子多学习、多做题,就是“为了孩子好”的想法的老师,自认为孩子的学习就应该延时加量,却对如今孩子们越来越寻求个性和情感的释放,而不是拘泥于课本书桌上的意愿,漠然视之并且背道而驰。

这显然,是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教育方式。

01 违规操作。

我们知道,“双减政策”对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园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正是因为相关部门的这些新规定和新举措,让一些思想守旧的中小学教师,感觉在教学中不顺心,认为“为了孩子好”,就可以私下里运用各种“小操作”,给孩子们的身上增添一些自以为更有用的额外练习。

可现在教育部督查得格外严格,这些一线教师显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规范规定。

那怎么办呢?有些胆子大的老师,就动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主意。也就是说,虽然教育部不允许中小学教师给学生们布置超时超量的额外书面作业,但有些老师却和班上的家委会“勾结”在一起,做出了逼迫家长给孩子布置作业的举动。

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在“双减政策”的管控下,这样的教育行为,的确是违规操作。

02 应试教育。

近期,就有辽宁网友在网络上给省委书记留言,投诉某小学家委会逼迫家长同意给一年级孩子留作业、考试,甚至声称:

“不同意老师这么做的家长,就会被家委会从班级群里踢出去,并拒收班级活动经费。”

由此可见,想要在“双减政策”的严格管控下,私下里搞小动作的基层老师,数量可不在少数。

很多老师就是抱着数十年来“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观点,不愿意动脑子、想办法,只想数十年如一日地延续过去的陈腐教育方式,既免除了层层迭代更新的备课方式,也省去了教学创新的苦苦思索,就想着把超时过量的作业布置给家长,让父母们负责督促批改,让自己一身轻松。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懒。

因为让孩子多做课后练习和模拟试卷,老师的很多课时就可以用来讲题和纠错,这样就能省时又省心,只需要准备一本教案,就能几十年如一日地赚取所谓“教书育人”的工资,可乐而不为呢?

如果想要搞好素质教育,就需要我们的老师,不要只顾引导学生去机械死板地背书做题。而是要将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多接触、多体验和多实践,通过现实生活中思考、理解和感悟,去更深切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含义”。

而不是埋头苦读了20年,到头来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

03 奇葩组织。

再说家委会,其产生、运作和繁荣,基本上就是为了迎合老师们的“违规操作”。

老师认为需要给学生买教辅,家委会就让家长们“自愿”缴费,并负责购书和发放;

老师认为给孩子们举办活动需要买零食买水,就让家委会全权负责购买和分摊;

甚至认为应该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也需要家委会出面,堂而皇之地组织家长签字同意。

所以说家委会的存在,真的是相当奇妙,可以说是很多“违规操作”的集大成者。

也就是说,凡是老师为了教学方便、工作轻松,自以为对学生有利却又不符合“双减政策”的,就全部交给家委会去办。

老师不能收班费,但很多地方又要用钱,就让家委会去收;

老师不能鼓动学生买教辅,那就让家委会代劳,从征求意见到买书发书,从头到尾全都办得妥妥帖帖。

老师不能布置作业,就让家委会去“威逼利诱”,如果不同意就直接让他退群。

从一些老师对家委会的利用方式可以看出,如今的家委会早就变了味,从协助老师管理和督促学生,变成了协助很多老师进行违规操作的“温床”。

说到底,老师教学生只是一项工作,和学生家长们开早餐店、做瓷器活、开出租车并没有半点分别,也并没有疲惫劳累到什么程度,以至于需要一个家委会班子去配合、谄媚和分担老师的工作,甚至逢年过节还要轮流到教室里打扫卫生、凑份子给老师买礼物。

总之,像家委会这样的“奇葩组织”,完全没必要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