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很多第一个。从第一次学雍容华贵的话开始与这个世界进行最生动的接触。
第一次背着小书包,第一次踩自行车,第一次约会,第一次。每次都伴随着感动、兴奋和成长。
现在第一次买房成了苦苦挣扎的80、90后的难题。
“房间”是现代人绕不开的话题。现在的年轻人买房越来越多了。很多人上下了6个钱包,勉强准备首付。
另外,少数人完全依靠自己的收入。这部分都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现的买房梦想。对他们来说,她姐姐只有大“福”字!
前几天她姐姐在网上看到的《神仙收集仙佛的方式》(可能是短文):
刚毕业,没有所谓的“拆迁”合法暴富方法,只能依靠盆友。
买房首先需要40万韩元,向父母借了2万韩元,带着1万人请了39名盆友吃饭,然后向每位盆友借了1万韩元,让他们付了首付。
哈哈哈我要一打这种饭!
事实上,她在理财app上为人生第一套房付了多少定金?你怎么收集的?话题,财阀们都积极参加了讨论。
今天来看看“正常人”们人生第一套房的首付是怎么来的~
人生的第一栋房子被股票投资耽搁了
@红色阴影
2006年工资筹集了2万韩元,2007年在朋友的指导下开设了股票账户,筹集了2万韩元的创业资金。
然后股票账户交给朋友,我不理睬它。
而且2008年的大股灾除了原来投入的2W外,还增加了2W,果然是我工资攒的~
遗憾的是,2008年由于大珠海,4W亏损到9K,当时账户完全是朋友在操作,但记忆犹新。
然后2009年想买房,想和同事商量后准备看房子,但股市只有几万美元,所以只想看房子,没有行动。
然后同事背着我自己买了一套60字左右的房子,首付只有6万左右,当年是20%的首付,75%的优惠利率。
所以我的第一套房子好像被股市耽搁了。
第一个小公寓也全部拼写出来了
@小娃娃
结婚一年后,老师和我买了一套总价97万美元的小公寓,面积不大,小区不错,绿化很好。首付需要30%,公积金贷款,约30多万的税费中介费等。
我们积蓄不多,公婆给了5万韩元,老师姐姐借了15万韩元,剩下的是自己的积蓄。
想起当时穷的东西,没有多少积蓄,交首付的时候现金1000元现金兑现了,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感谢岁月的温柔,从那时开始慢慢对房地产交易产生了兴趣和关注,在未来几年里房地产交易的过程和谈判积累了更好的经验。
第一套首付款是10万美元就不回来的价格便宜。
发@。
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我刚毕业两年不到5万人。
虽然在北京,没有那么多政策要求,没有购买限制,但北京的房子连想都没想。现在回头看,当年帝都的房价相当便宜,但对当时的自己来说还是很远的。
所以我在周围的卫星城转了一圈,去看房间的时候不想买。结果是那么大的钱,买不起自己,是机房,也有危险。
我记得营业小姐说我是300多号船房。那天正好有顺风车。我过去了。人很多,欧阳友昂决定把哪个套房签在那个套房上。我一看,几栋楼几乎都贴好了。
人们排队选房间,付首付,签合同,整个大厅充满焦虑的情绪。我受不了周围那种紧张的感情影响,定了套。
当年房价不到万约平,预付了10多万韩元。
我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和妈妈打了电话。正好那年家里收入不错,电话里妈妈有些不确定,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给我叫了7.8万韩元。(从小到大,我妈妈一直特别支持我,无条件信任我。)
其实当时可以买大一点的房间,首付也是15万,借一点就能买。但是左思右想,拿起笔在纸上计算,我决定不给自己太大压力。结果那年的我还小,不能踮起脚。
现在看来,买房肯定是正确的决定。房价已经翻了一倍,如果这笔钱那么放任不管,最好不要翻一番,不要贬值。
第一套首付79万韩元已经用完了洪水的力量!
@byby
第一套房购买二手房,首付69万韩元,加上各种税费中介费,需要79万韩元左右。
这79万,除公婆外,5万,剩下的都是和老公一起攒的,公婆还租了10多万的装修。
790,000应该是我出的300,000。我丈夫交了剩下的50万吧。
这笔钱已经是在单位买房之前攒的钱了。可能有十年了。已经耗尽了洪水的力量。
而且这些钱都是和我以前在一线城市工作一起攒的。回到厦门后,工资大幅减少,但房价没有大幅减少,现在几乎攒不到钱。感觉第二套房的可能性很小。
光靠工资,我不知道别人在厦门怎么自己买房。恐怕太少了。说到买房,厦门真的是幸福感很低的城市。
第一套房一年预付13万韩元,一年住
@自主连字
人生第一套房是在家乡买的。2011年夏天毕业。2012年底和男朋友回家过年,开始看房。
2013年初,看中了3室2厅电梯房、南北透明的一套公寓,当时支付了30%的定金、13万韩元和每月1800韩元。
后来利率有所降低,现在月租只有1571,今年房租基本可以覆盖房贷了,实现了很高的租房销售费!
现在想想,当时买的还是很划算的。现在这所房子的价值已经增加了一倍
了,暂且留在家,以后养老住吧!毕业7年首付1万买房!
@Jessie喵
16年底,刚好有机会,有几个楼盘可以首付分期,就买了一套小单间36平,月供不到1千。
因为当时手上确实没什么钱,毕业7年存款2万,还是刷信用卡把这1万块付了。
虽然单位提供住宿,但是总觉得有机会买到属于自己的小窝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人生第一套首付差不多50万工作四年攒的
@Molan
人生第一套房子,2015年。那时工作四年多点,其实我自己才攒了30多万,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凑够了差不多50万首付。
当时还觉得挺多的,好多钱,现在想想好便宜,真是几年变化好大啊!
(工作四年攒30万?也太厉害了吧 )
首付40w+多方支援
@温泉
2012年购入第一套小房子,54平米,均价2.22多,总价120w左右。
公积金6w左右、公婆给了8w、爸妈给了10w、我俩攒了16w、借了亲戚5w。
大致就是这个费用,时间太久远,当时也没有记账,现在看看还是记账好啊。
2016年卖的时候,相比其他区域翻3、4倍,我家那片房价真没涨多少,房子卖了210w左右,均价3.9左右,都没翻倍。
首付33w自己一毛没存
@na娜些花儿na
人生第一套房子也是现在唯一的一套房子,在2016年8月买的,当时付的30%的首付,33万。
钱是公婆+老公+爸妈,自己一毛钱没存就有了首套房。
首付加税费60万父母给的
@Jam酱
首付是父母给的,55万左右,税费给了两万多,全部弄完大概60。
贷款60万,清水房,现在比较愁装修,装修按每平米2000的底价,也要准备30万现金,但是装修真心贬值太快,现在有些不想装修。
现在在想办法攒第二套的首付,准备100万左右,换个生活条件更好的学区房,想换一个高新区附近,程序员家庭较多的,希望五年之内买到。
人生第一次正经攒钱买了第一套房
@yuyan
我们是2006年初买第一套房,首付近20万,自己只有10万。那是人生中第一次正经攒钱。
刚来北京时,一开始LG工资只有3000多元,第二年第三年都分别涨了点,我那时读书刚开始只有1千出头的学生补贴。
刚工作半年大多都在反哺家里了,所剩不多,所以,正式攒钱应该是从2004年初。
所以,距离第一次买房交首付,10万元我们攒了两年半,也是小有成就。
正是有了这10万,我们有点底气可以买房了。
但第一套房的首付近20万,借了一半之多,那时候借钱都是一万、两万的借法,借了六七家,我们甚至跟有位同学还借了7000元,因为她的活期现金只有7千,哈哈,当时压力非常大。(她姐觉得这位财蜜你怕是文章开头那位段子手吧?)
其实2005年的时候也有过买经适房的机会,才2650元/平米啊,那可是帝都经适房开发的最后阶段了。
当时资格具备、手续齐全,但我们看了几套房后,觉得离单位有点远就放弃了,我们的同学朋友有买的,100平出头的房子不到30万就拿下了。
后来我们也有点后悔,因为隔了近一年我们花了一倍多的钱买了同样距离开外的商品房,压力陡增。
不过后来安慰自己,如果当年30万买100多平的经适房,压力没那么大,可能后来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赚钱、攒钱了。
所以,凡事真要看两面。
回到这个话题,攒钱买房的故事千千万,但真要着手买房了,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总结一下:
1、趁早规划,趁早攒钱
我们刚毕业半年时手里钱大多给家里汇走了,并没有把买房提上日程。
直到我2004年初给家里一次汇走了一万元后,LG提醒我咱们该攒钱买房了,再不规划,什么时候能买上房啊,难道要一直住单位宿舍吗,一句话点醒我,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记账、攒钱。
2、勿以钱少而不攒
我们刚开始工作时,工资相对不高,但千万别因为钱少而纵容自己消费,花的少就攒的多,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有了目标,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等目标达成再适当满足一下自己也未尝不可。
我当年开始记账后,1块、两块的账都有,可见把钱看得多重要,积少成多,一块两块我也会看在眼里。
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既然决定买房,就多看、多打听。
同学、同事都是扎堆买房的年纪,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不少信息量。
我们买第一套房就是跟同学聚会的时候得知,然后开车直接杀过去买的。
4、资金不够、适当啃老
我们当年手里资金有限,也没那么大胆子多贷款,我姨不止一次跟我说,如果知道后来房价涨这样,当时借钱也要让你们再多买套房,哈哈,这都是后话了。
讲真,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手里没那么多钱,条件允许的话,那就请父母帮忙筹点资金、跟大家借一借。心存感恩,以后再报。
买了第一套房就是跨出了人生的一大步,虽有贷款但动力满满,继续加油,将会走的更远、攀得更高。
fine,看完这么多“乱七八糟奇形怪状”的攒首付方式,她姐来给大家做一个“首付可以怎么凑”汇总。
除了文中出现过的,她姐再附赠各位几款凑首付方式哈~
以下方式可任意组合,直到凑齐为止。
1、自己的血汗钱
2、那位的血汗钱
3、向父母借
4、向那位的父母借
5、向亲戚借
6、向那位的亲戚借
7、向朋友、同学、同事借
8、向那位的朋友、同学、同事借
9、父母资助,俗称啃老
10、那位的父母资助,俗称啃那位的老
11、分期
12、贷款
13、信用卡
14、捡到钱
15、中彩票(忽略前面选项)
16、拆迁户(忽略前面选项)
(文章来源:她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