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两次创造了不同的财富,通过体制祖父创造了大量的商业机会,一些人开始打破体制出海从事赚钱能力强的行业。产业造就了大量的富人,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期间,马云、马化腾等人赚得盆满钵满,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巨头。

虽然二人的发展方向不一样,马云成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成立了腾讯公司,但是二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这些年里,马云、马化腾先后成为中国首富,前者依靠电商产业实现致富;后者依靠社交、游戏产业实现致富。马化腾成立腾讯公司的时候,推出的QQ虽然面临了一些难题,马化腾甚至想要卖掉QQ,但是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QQ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大部分80后、90后的手机都有下载一个QQ的应用软件,但是QQ的操作十分复杂,无法得到中老年人的追捧。当时,市面上出现了小米等社交平台,甚至被人们当成QQ的替代品。面临挑战的QQ导致腾讯公司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公司的市值也在不断下跌。

为了避免用户数量的大规模流失,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凭借页面简洁、操作方便等优势得到了数亿用户的青睐。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微信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可以视频聊天、移动支付、玩游戏,还能通过朋友圈分享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大事儿还是小事儿,一些人都会发上一条朋友圈。

但实际上,我们不能随便晒朋友圈,可能你的目的十分单纯,就是为了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可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不良分子进行犯罪的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正是这样,我们应该做到朋友圈“七不晒”,尤其是最后3种,晒了赶紧删掉!

其一:不晒“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人的家里都有购买车子,虽然购买汽车是一件好事儿,但是我们不能在朋友圈晒“车”。这里的“车”不是指车,而是汽车的车型、车牌号码。如果被一些隐藏在你朋友圈的不法分子看到,可能会利用你的车牌号码进行伪造假牌,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二:不晒“房”

大部分人对于房子一直存在一种依赖性,“有房才有家”这一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里,一些人甚至将其当成生活的基础。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监管房地产业,但是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不过依旧无法阻挡人们购买房子的热情。正是这样,一旦购买了新房,人们就会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想要晒“房”。

虽然这一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我们通过朋友圈晒“房”的时候一定不能暴露你的居住地址、门牌号码以及一些事物。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如果一不小心暴露了小区地址、门牌号码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生活。一位著名导演曾在微博上晒了两张小区的风景图片,一些人根据照片的信息定位了这位导演的具体地址。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能暴露了居住地址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不建议通过朋友圈晒“房”。毕竟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想法、人品等等,所以应该谨慎一点。

其三:不晒“娃”

孩子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宝贝,生怕一不小心出了什么差错,所以不建议大家通过朋友圈晒“娃”,尤其是孩子的照片、个人信息、上学路线等等。如果被一些营销人员看到,可能会将他们当成目标用户不断发送推销信息。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可能会根据你在朋友圈发的信息进行诈骗,或在半路上截了你的孩子。

其四:不晒“富”

虽然中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依旧存在,一些人每月只能依靠仅有的几千元工资过日子,一些人购买一个名牌包包、吃一顿饭就要花费上千元。对于一些人而言,只要购买了名牌手表、包包、名车等就要晒朋友圈,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分享欲。殊不知,这一行为会引起他人的嫉妒,并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五:不晒“密”

“密”不仅是个人的秘密,还是国家机密、商用机密等,它的范围十分宽广。如果你是公司的一名员工,那么一定不能在朋友圈晒公司的敏感信息,就像招标计划、项目信息等等。一旦泄露了公司的敏感信息,公司就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届时你将会面临失业,甚至被公司告上法庭。

一些公司为了保证商业机密的安全,都会跟员工签订一份保密协议,一旦员工泄露了公司的商业机密,就会面临一定的惩罚。正是这样,无论是商业机密还是国家机密,我们都不能晒朋友圈。

其六:不晒“票”

一些人出门旅游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发朋友圈,配上高铁票、火车票、飞机票等照片,甚至配上一句“打开某某地方”的文案。这一操作其实十分危险,因为票上存在个人信息,包括乘车者的姓名、班次、身份证号码、起始地点等等。一些人显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给个人信息打上了马赛克。

但是即使这样,一些第三方软件依旧可以通过票上的二维码掌握你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等,这一类型的个人信息足以形成一次电话诈骗。要知道,“译码器”可以扫描票上的二维码,并且读取登记者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以及登机者在航空公司的详细信息等等。这意味着登机者的性别、姓名、身份证号、护照号码、手机号码、起飞地点、落地地点、第一联系人等等,一一泄露了。

其七:不晒“卡”

“卡”并非所谓的卡片,而是朋友圈的打卡活动,应该大部分人接触过这一类型的活动。就像大街小巷上的免费领取礼品活动,一些学习类的应用软件通过送礼品、返学费等方式诱导用户分享链接,并在朋友圈进行打卡。

不过,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信朋友圈生态,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建立一个健康文明的上网环境,微信官方正式确定,命令禁止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打卡。一旦发现这一行为,微信官方就会直接封号。

虽然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可以分享日常生活,但是我们发朋友圈的时候应该注意,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晒朋友圈,尤其是晒“密”、晒“票”、晒“卡”。如果没有注意朋友圈的“七不晒”,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能一些人认为,发不发朋友圈是一个人的自由,如果发朋友圈还要被限制,岂不是太难了。

其实,不要要求大家不要发朋友圈,而是发朋友圈的时候尽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因为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就算是腾讯公司的老板马化腾也无能为力。如果已经晒了的朋友,建议马上删掉,及时止损。

总结

我们应该注意微信朋友圈的“七不晒”,晒了的赶紧删掉,尤其是最后三种,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朋友圈的“七不晒”,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