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010 (1917-2010)春雨岛

封面新闻记者胡熙宇

中国传统用旱季年,60年一个周期,每年都不一样。

但十二生肖固定与地支相配,不会变化。当中,牛与地支“丑”相配,即为丑牛。

十二生肖的起源,学界至今众说纷纭。但牛应该是十二生肖里与春节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了。传统春节原本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1914年,当时国民政府为推广西历,将新年定为公历元旦,又无法一下子淡化民间庆贺农历新年的气氛,便把立春庆典挪到农历大年初一,称为春节。

而在旧时立春祭庆中,春牛是最重要的元素,代表着农耕即将开始。从先秦时期开始,立春官方造土春牛(用土或者苇扎造而成的,又名示农牛),劝农耕便是祭祀大事。历经汉唐明清,逐渐发展成为以塑牛、鞭牛、抢春牛为中心的民俗庆典,也使得春牛一度成为立春的代名词。

春牛的制作十分讲究,有专门的“春牛经”规定其形制。从冬至日开始,各地官府均要开始造春牛,“以岁德方取水土成造,用桑枯木为胎骨。牛身高4尺,象4寸,头至尾长8寸,象8节。”

立春前一日,由文职官员列仪仗前往东郊,将春牛迎接至府县门外。一路上乐舞贺春,百姓则用米豆抛洒在春牛上,以驱邪避疫,而农人则要看土春牛的成色,来判断当年的气候。立春当天清晨,官员拜祭天地后,便持彩仗立于春牛旁,依次鞭打春牛,表示劝耕,并祈求来年丰收,又被称为打春。

山西临汾木版年画

苏轼有词形容此景,“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

但在朝廷利用春牛劝农耕之前,立春出土牛的根本在于“送寒”。按《月令章句》的解释,“是月之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是故出其物类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也就是说用牛送寒,是因为恰好十二月为丑月,丑与牛对应,把牛送走,意味着春阳将至。

除了塑土牛外,官府还会在立春日雇春官“说春”。当天,春官持木刻小春牛,走街串巷,将二十四节气时间以及要做的事情,编成春词,挨家挨户游说,又称为送春。早期春官还有地位较高的祭司担任,但清以后,春官逐渐成为底层游民的赚钱来源之一,因此说春的习俗也就逐渐没落了。

近代以后,随着春节和新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造春牛迎春的仪式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