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大全 正文
姐弟周末吃肯德基文案朋友圈,周末吃肯德基的文案…

时间:2022-12-05 14:32:1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我们一直强调合理的饮食。

那怎么样算合理?

不是这一天吃了什么,不是这一顿有没有吃到青菜肉,是眼光放长远,看这一周吃的食物种类。如果孩子连续几周食物种类能超过10种,就能保证食物多样性和基本营养(是基本不是全面哦)。

那你有没有认真地记录总结过,这一周给孩子的饮食搭配如何?

美国著名摄影师格雷格·西格尔(Gregg Segal),不只盘点了一个孩子,他走遍亚洲、非洲、欧美、中东,盘点了全球30个国家的50多名孩子一周饮食。

从这些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父母背景差异,会对孩子的饮食、生活态度有多大的影响。

文化的差异,带来食物的巨大差异

这些照片,让我一个成年人也大开眼界,原来在地球其他角落的孩子们,吃的和我们差别那么大。

1、阿德Ademilson Francisco Dos Santos,11岁,巴西戈亚斯

提到巴西,我们都会想到那里神秘广阔的热带雨林。那里的孩子每天吃什么呢?

11岁的Ademilson

阿德的家距离城镇还有200公里,没网没电没自来水。近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吃的也是当地纯天然甚至野生食物,如果你仔细看,能从阿德周围找到我们熟悉的大米、红薯、南瓜、豆类、秋葵、玉米、咖啡,还有芒果、西瓜等水果。

但是,最不一样的是,当地以木薯为主食,就是下图3个棕色的块茎。旁边是当地野生棕榈buriti,伞一样的棕榈叶盖房,果实直接吃,种子还能榨油护肤,是当地生活离不开的“生命之树”。

来巴西拍照之前,阿德从未吃过披萨,也很讨厌热狗。他的食物里,很少有买来的零食。

地处偏僻阻碍了他见识外面的世界,可也保护了他健康均衡饮食的好习惯,有失有得。

2、Meissa Ndiaye,11 岁,非洲塞内加尔共和国达喀尔

11岁的梅萨

达喀尔地处非洲最西端,挨着大西洋,所以你能看到梅萨的食谱里有鱼。因为是穆斯林,他们还会吃山羊肉。不过梅萨住贫民窟,一周里能吃到的肉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吃夹着意面、豌豆或者炸土豆条的面包。

可以看到,他吃到的水果蔬菜现代零食都很少。因为土地不肥沃,本身吃到的食物也不丰富。

穷人的食物VS富人的食物

这50多个孩子,处处透露着贫富差距。

在印度孟买,一个中等多米诺披萨要13美元,大部分人买不起。别看图中Anchal穿着华丽的粉色裙子,其实她父亲每天的收入不到5美元,只能让全家吃很健康的秋葵、菜花和咖喱,扁豆和烤肉。

单看饮食,没有选择的选择,反而是最好的选择,莫名有种讽刺。

如果饮食不自由但健康还算安慰,更大的悲哀是人生不自由。

一个10岁的小姑娘,正在上学做公主梦的年龄段,Anchal却每天忙于家务和照顾弟弟。偶尔有时间,才能打扮一下,离开家去附近闻闻茉莉花和荷花的清香,看孩子们打板球、自由奔跑。

她与零食最近的距离,是路过杂货店的时候搜集的那些颜色鲜艳的巧克力包装纸。

同样13美元的多米诺披萨,对意大利西西里岛9岁的保罗来说,根本不用考虑价格。再大的披萨都没压力。想吃什么,不是在地里种,不是自己做,而是直接买。

意大利西西里岛9岁的保罗

仔细看保罗的一周食谱,烤鸡、披萨、意面、饼干、甜甜圈、汉堡、冰淇淋、饮料,大部分是我们也熟悉的市售食物,同时也是热量炸弹。

无独有偶,远在巴西的10岁的亨利,每周吃的食物和保罗惊人的相似。两家虽然相隔万里,却像是在同一个超市买的食物。你从两人身上,几乎感受不到地域文化带来的差别。

亨利家有女佣做饭,但是他最爱吃的是巧克力蛋奶酥、烤炼乳和巧克力、涂黄油的吐司……

亨利吃下了更多的披萨、火腿、意面、薯片。画面里很少见新鲜天然的食物,相反包装盒排列得满满当当。

巴西的10岁的亨利

当家庭经济条件提高,有了初步的“食物自由”之后,孩子们确实个性鲜明,爱好多样,但饮食习惯也越来越相似,而且越来越不健康。

经常看咱们公众号的父母们一定深有体会,每次我们说这些不能吃那些不能吃的时候,下面留言区非常有共鸣,周围小朋友都在吃垃圾零食,到处都在卖热量炸弹,想坚持让孩子健康饮食太难了。

我们看似选择更多更自由,却不知不觉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全球的孩子都无意识卷入了这股潮流,不能不警醒啊!

那该怎么培养孩子独善其身呢?

分清每个食物是我想要的,还是我需要的

当选择日渐丰富,仔细回想我们对食物的选择,是更加随心所欲呢?还是更加谨慎自律了呢?

我们一直在规划孩子饮食,凭本能控制着孩子欲望,但其实我们应该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两个概念:

这个食物,是你想吃的,还是你(身体)需要吃的?

分清“想要”还是“需要”,然后控制二者比例,找到健康和欲望的平衡。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待人生中其他选择的态度。

对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9岁的卡瓦来说,吃东西完全是出于需要。用她的话说,“当我饿了,就带着渔网去河边。我吃饭只需要5分钟。”

图里可以看见,卡瓦饮食很简单,几乎都是鱼、木薯、水果、坚果。那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去做。她所处的古老部落,只有7个人会古语了,为了自己文化流传,卡瓦主动随父母搬进了更偏僻的雨林深处学古语,然后隔段时间去镇上学计算机。

控制住了欲望,才能理性思考。

这次拍摄中,马来西亚姐弟俩的做法,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她们是印度移民,经济上和我国大部分人很相似,虽摆脱了温饱,但还没有到为所欲为的程度。两人的日常饮食基本是妈妈制作,妈妈平时会刻意避免吃含有防腐剂、添加剂和味精的食物,但也允许姐弟俩周末吃肯德基、必胜客放纵一下。

马来西亚姐弟俩

妈妈把孩子“想要的”和“需要的”比例控制刚刚好,两个孩子完全不馋垃圾食品。甚至拍摄结束后,姐姐看图发现自己的食物里加工食品还是太多,还决定减去一些。

两个孩子看得见繁华,却不贪恋繁华,自律勤奋复盘及时调整,基本可以想象出,这样孩子的人生不会太差。

在摄影师的相机下,富裕不代表处处享受最好,贫穷也不一定时刻最差。无论贫穷富裕,保持勤奋自律,才能拥有越来越健康的人生。

看完图片,要不要和孩子一起复盘一周饮食呢?

参考资料

;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