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问道处

相传黄帝曾向广成子问道于此,因而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这里不仅自然风景秀美,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望着眼前这座危崖突兀,庙宇殿堂耸立的山峰,一种清虚之意油然而生。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大约五千多年前,地处西北的平凉崆峒山,森林茂密,景色秀丽,山势险峻,高耸云天是幽雅的高山胜境。山上住着一位赤发赤须,得了“至道”的智者广成子。

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坐上龙椅后,听说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为寻求安邦治国、国富民强之道,黄帝不顾万里之遥,一路风尘仆仆前往崆峒山拜师问道。他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庄子·在宥》篇对黄帝问道的史实作了详细的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访。”

轩辕黄帝崆峒山问道的史实,已深深烙印在平凉崆峒这块热土上,关于黄帝问道的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崆峒山与黄帝有关的景点、典故、诗词和故事,不仅是崆峒文化的丰厚遗存,更是华夏文明的见证。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

崆峒山:上古时代的名山

秦汉时期,崆峒山已有了人文景观。后经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其以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秦汉时期,崆峒山是中西要道——鸡头道的必经之地,东连关中,西接陇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许多历史名人和封建帝王曾经过鸡头道,登临崆峒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鸡头山为崆峒山之别称。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贞观二十年(646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来陇山视察马政。《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丙戎,陇山头,次瓦亭,观马政"。李世民看到崆峒山佛事大盛,御赐明慧禅院田宅,这是崆峒山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情。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崆峒山东至西安不过300多公里。作为13个朝代王都的古长安,前后一千多年,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崆峒山一带无疑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宋人郑文宝在《萧关议》中指出"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这也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人频频光临崆峒山的另一个原因。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崆峒山以峰为骨,为林为肉,山峰雄伟,林海浩瀚,古人评价“崆峒山水甲于关塞”,又评价“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春观桃花,秋赏红叶,夏天翠绿,冬秀银装。四季都有美景。特别是忽而烟笼雾锁,时而云海飞瀑,朝观日出,夕望残阳,都给人以无限享受。

平凉崆峒山 摄影:官子

平凉崆峒山 摄影:西风瘦马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平凉崆峒山 摄影:官子

平凉崆峒山 摄影:官子

平凉崆峒山 摄影:官子

崆峒山奇涧石室,多达七十余处,著名的有玄鹤洞、广成洞、归云洞、朝阳洞、三教洞,其中崆峒洞位于太和富神座之下深不见底。许多山洞或处悬崖绝壁或隐密林峡谷,至今无人涉足,特别是主要景区之外70平方公单之内的许多山峰,尤其是坐落沟底的奇峰大阴山和天然峡谷十万沟,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状态。

平凉崆峒山 摄影:官子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有山无水衬托不出气度,有水无山显不出精神。山下崆峒水库平湖如镜,泾水遄急,水流激石,凉淙如琴。崆峒山前峡又名弹筝峡。崆峒山北面的胭脂河绕山而来,春季桃花如霞,落英缤纷,飘满水面,因而起名胭脂河。两河一湖把崆峒山环抱其中,更显得水色山光格外秀丽。

平凉崆峒山 摄影:官子

崆峒山植丰茂,远望苍翠满目,云涌雾绕,若置身山谷小道等低洼处浓雾逼人,迟迟不见。立于高山之上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那滚滚的白云就像汪洋大海,万顷波涛,看上去很远很远,却又近在咫尺,令人陶醉,飘飘欲仙,真有身居广寒之感不由你怦然心动。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崆峒山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更是一副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章,红艳艳的枫叶,碧绿的柳树,微黄的杨树叶,碧岳丹崖,峰峦雄峙,仿佛走进了一片仙境,来到了童话世界。

清风徐徐,送来袅袅香烟,偶尔带着丝丝的花香,心神一阵清爽,随着阵阵的香火的味道,飘飘欲仙。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另据道教典籍,说老子的前身就是在崆峒修炼的广成子,而广成子又是黄帝的老师,追根溯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当不为过。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据说秦汉时崆峒便有方士隐居,魏晋时便有道教宫观,到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最后归隐崆峒,崆峒山现存避诏碑一块,上有皇帝两次召见张三丰的诏书和张三丰避而不去的答词。明代平凉是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封地,永乐年间大兴道教,韩王及王妃在崆峒极顶修建了太和宫。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崆峒山还培育了一批儒家学者,最著名的有汉代的王符,他是和王充齐名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潜夫论》;皇甫谧,朝那人,他不仅是医学针灸鼻祖,还是博学多才的学者,他所著《甲乙经》是我国关于针灸术的最早著作;明代前七子之一的崆峒子李梦阳以及明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都曾在崆峒潜心读书,是崆峒的钟灵毓秀造就了这一批学者文人的旷世才华。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崆峒山还是佛教圣地,唐代仁智禅师开凿了上天梯,宋代山上梵刹有多处,现存宋靖国年间石经幢一通,上刻佛经。元代成吉思汗破西夏大营曾驻凉殿峡,死于清水,距崆峒不远。后忽必烈帝师八思巴及安西王相商挺都曾受命在山上督建佛寺,现有碑为证。不难看出,儒、释、道在崆峒各个朝代虽互有兴衰,但始终同处一山,互尊互让,体现了中国文化包纳一切、雍容大度的广阔胸怀。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崆峒除培育了一批学者才子、名道高僧之外,凡是亲自登临的诗人、墨客无不发出由衷赞叹,历代文人名士题咏盛赞崆峒的佳作更是洋洋大观。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明朝李攀龙、赵时春;清朝王士祯、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民国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等。这些文人名士的佳篇妙章、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丰富的文化宝藏。

平凉崆峒山 摄影:卢清国

在西北黄土高原上难得有如此多姿多态的奇景,“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堪与世外桃源相比。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崆峒山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清风视界 发布: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