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我年轻时也崇拜西方文化,现在却更喜欢中华文化
“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能够击败中国,中国最大的敌人是中国自己!”——金灿荣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脉。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犹如一座精神富矿,孕育和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是我们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动力之源。
但让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回一百年前,中国遍地都是不可数的屈辱,清朝已经灭亡了,但中国的老百姓并没有当家作主。
“二十一条”条约签订后,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被全中国人知晓,可孙中山先生却被迫流亡日本,国内政局动荡,人民苦不堪言,国家也在风雨飘零之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一百年了,我们早就不是其他国家眼中,谁都可以来踩一脚的旧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也早就扔掉了,可是国家雄起,人们心中的担子却没有被卸下。
即便中国现在早就成为国际间,不可小觑的力量,但不少人一直崇拜西方文化,认为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去西方国家留学,出去的多可回来得少。
当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碰撞,我们必须重新看待中西方的文化之争了。
有如开篇金灿荣教授所言,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不光实力不容小觑以外,文化领域的魅力也是其他国度的文化不可比拟的,而金灿荣教授也坦然,中年的自己,比年轻时更加喜欢中华文化。
事实上,金灿荣教授对于中华文化的态度转变,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与凤凰涅槃般的蜕变。
金教授眼中的中西方文明差异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博导教授,对国家之间的问题有着透彻的看法。
关于现在中西双方对政府的态度,金灿荣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有谈到过,西方对于政府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主调。
一种是政府是文明的成果,是不断发展后催发的必然状态,另一种是政府是必要的恶,许多本来是莫须有的灾难,在政府的领导下成为现实。
而中国人民对政府的看法并非如此,我们认为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善恶,善恶只是取决什么人掌管权力。
就像原子弹,在美国人手中这是称霸世界的秘密武器,威胁霸凌其他弱小国家让他们听话,而在中国的手中,这是维护国际秩序、构建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
金灿荣教授曾坦言,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向往西方文明,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越来越被中华文化的内涵感动,意识到年轻时候自己是多么浅薄。
现在金灿荣教授觉得西方文明就是国家家,总有一天他们需要长大,学习中华文化。
当然这并不是金灿荣教授一个人的想法,《西方的没落》这本书,已经表明许多西方人的态度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全盘否认西方文明,西方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比大多数东方国家都要更早地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
如今,全世界都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齐。
金教授眼中的西方文化崇拜心理
虽然如此,依旧有很多中国的优秀年轻人,愿意在西方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大概有四点,第一就是西方的霸权依旧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现在美国依旧在超级大国的行列。
第二就是国人的崇洋心理,留学回来身价倍增,能够有更好的前途。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前相比已经落没,在短短百年,我国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的时候,西方的快餐文化也渗透我国,很多孩子从小接触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没有很强的归属感。
第四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才会入门,但社会浮躁,人们没有时间才体验中华文化的美了。
金教授眼中的中华文化回归
金灿荣教授曾多次公开表明态度:中华文化是非常卓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此感同身受。
对于这个结论金教授并不是胡扯的,这是几百次的对外的国际上的交涉总结出来的,以文化层面来说,西方是野蛮人的天堂,而中国却崇尚温文尔雅。
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国家,但这并不是我们国家能力不行,而是百年前的磨难让我们错失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不过第四次我们绝不会缺席。
当然,工业进程并不是评价一个国家的指标,最终的一切还是要回归国家间的文化比拼,对此我国在国际间素负盛名,中国有绝对的发言权。
只要一个人真正地度过中国传统文化,就肯定会在面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感情泪流满面。
就拿我来说,小时候在村子里的戏台下乱窜,听不懂台上咿咿呀呀地乱叫,可现在突然之间就爱上了听戏,不仅是紧拉慢唱的戏腔,更是许多人生道理。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可鉴今,而很多大道理都在戏曲的台词中。
当然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全面否决西方文化,任何文化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只要我们能真正意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只有将国学学好,才能让中国有更好的传承。
结语
对于中华文化,我们要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努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政府这些年也号召大家提升文化自信,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好地展示。
中国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传承几千年不曾断绝的文明,已经可以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了。
对于新时代下生活的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用中华文化来武装自己,走出新征程。
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全民学好中华文化,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必须有专家对中华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再开通相关课程,可以让全国观看。
在学习时还要多思考多交流,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社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大国底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