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报道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盛会。2月4日,在春意萌动、寒意渐消的“立春”时节,中国再度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时隔近14年,奥运之火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再次点燃,奥林匹克会旗再次冉冉升起,满天焰火尽情绽放。伴随独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大幕徐徐拉开。

国之大事,全球盛事。一场精彩的开幕式无疑会为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光添彩。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坚定的追求者、行动派。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更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北京冬奥会必将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国精神和大国气派,也必将在奥林匹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一朵雪花的故事贯穿整个开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跃然眼前

“因为国家的发展、地位的提升,中国有能力在这么近的时间内举办两次奥运会,所以才有了我成为‘双奥’导演的可能性。”2019年,张艺谋受邀出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成为首位“双奥导演”。

从2008年到2022年,时移世易,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冬奥会开闭幕式工作部和导演组考虑最多的问题。

开幕式上,谜底逐渐揭开:内容、风格可以用“一朵雪花和一块冰”来概括,严格来说是“一朵雪花的故事”。当初汇报方案时,主创团队将美学宗旨提炼成两句话:一句是西方谚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另一句是中国古诗“燕山雪花大如席”。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一朵雪花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也巧妙暗合“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从倒计时短片、参赛国家(地区)名引导牌、演员服装到和平鸽表演、主题歌演唱的背景、主火炬,不同的雪花汇聚到北京,汇成一朵全人类的雪花,“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跃然眼前,中国式浪漫尽在其中。

“用科技的含量让它人少而不空,让它很饱满,让它空灵而浪漫。其实是要用科技和新的观念去表演,让它充满变化。”张艺谋强调。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容易。在张艺谋看来,难点在于它并不是真正的故事,而是一个概念,“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人的角度。最后乃至让你感受到其实也是你的角度、他的角度,是我们人类共有的角度。”

将舞台交给普通人,多彩、自信的中国式律动展现“以人民为中心”

虽然没有了击缶而歌的震撼回响,没有了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但舞台上永恒的主角是人。整场开幕式努力展现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在30分钟的暖场表演中得到了充分呈现。

按照惯例,暖场环节一般三四十分钟,通常由主持人、明星进行串烧表演。张艺谋另辟蹊径,抛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次我们打破它一下,第一不要主持人,第二强调人民性。”于是,暖场表演变成了一派热闹欢腾的场面,演员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70多岁,这也是整个开幕式上演员年龄跨度最大、演出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

为了突出大众参与,主创团队将舞台交给普通人,导演团队希望借此展现人们的美好生活以及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热情期盼。作为暖场表演的分场导演,孟艳将这次表演设计称作“中国式行进广场舞”,“导演团队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希望把每个年龄段人群的热情、情感表现出来,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真诚邀约。”

24首精心挑选的流行歌曲引人共鸣,具有民族特色和奥运情缘,连成了跃动热烈的音乐节奏。演员在行进过程中,将流行舞、现代舞、民族舞、国标舞等丰富多彩的舞种以广场舞的形式进行融合,在欢快的节奏中凸显出群众的参与感,用歌舞形式推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演出是好坏,点火是成败”,越是规定动作,越要比拼创意

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奥林匹克之火以一种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在鸟巢点燃。经过前5棒接力后,奥运火炬传递到最后一棒两位00后火炬手手中,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下,他们将火炬留在了大雪花中心。

在运动员入场式完成后的《构建一朵雪花》部分中,所有引导员高举雪花引导牌,通过舞蹈与地面光影的互动,让所有雪花聚合,组成了巨大的雪花台。直到点火完成,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叶,构成了火炬台。

“以往几乎所有的火炬都是体现自己的文化和设计就可以了,只有我们的火炬写上了所有代表团的名字,是全世界每一朵雪花融汇成的,这是百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张艺谋说。

“演出是好坏,点火是成败。”点火仪式历来是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重中之重。短短一个瞬间,凝聚了各国艺术家、创作者的文化沉淀和传递理念。越是规定动作,越要比拼创意。这次冬奥会开幕式在核心环节和规定动作上大胆创意,实现多个“前所未有”,点火仪式更是创意的重中之重。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点火方式让观众出乎意料,但对背后的寓意又会“秒懂”。这一大胆创意体现低碳环保原则,呼应了“绿色办奥”理念。

一场数字科技的盛宴,也是中国数字美学的一次飞跃

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了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瞬间滚滚波涛在场地内奔腾。流水逐渐静谧,冰立方从地面升起。光影闪动,二十四道激光刻刀不断雕刻,从第一届法国夏蒙尼冬奥会开始,历届冬奥会的标志逐一被雕刻出来,最终定格在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

随着冰球运动员一记挥杆,击入冰立方的冰球来回撞击,带动刻刀加速雕刻。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中破冰而出。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彼此融为一体。一个璀璨琉璃的冰雪世界就此打开。

孩子们挥舞着和平鸽模型,走到哪里,轻盈的雪花就跟到哪里,尽情地与雪花嬉戏……类似这样充满沉浸体验的互动,并不是精准排练或者视频和人的精准合成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运用了一种全新的科技——动作捕捉。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型场地对超过600人进行实时动作捕捉的人工智能科技。

这些令人震撼的视觉特效,都是出自一间工作室。这个百余人的创作团队大多数都是90后、00后,已连续“鏖战”了三年,就是要将中国人自己的数字科技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他们看来,整个开幕式就是一场数字科技的盛宴,也是中国数字美学的一次飞跃。

据介绍,他们的团队涵盖了美术师、设计师和数字工程师等专业,水平已经能比肩国外顶尖的数字科技制作团队。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视效策划于博觉得自己“跟国家一起成长了”,“因为中国的发展,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新故事讲。”

明亮的眼睛,挺拔的身姿,展现新时代年轻人昂扬的精神面貌

“中国,我们来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出现在开幕式上,沙特等国首次派团出席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热烈响应。这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手举雪花造型的代表队名牌,引导带领各代表团旗手、运动员和领队官员径直走向主席台方向,进入场内展示风采……来自首都10所高校的引导员青春靓丽的笑容,高度统一的行进姿态、举牌姿势、转弯动作,同样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镜头前的精彩呈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赵纯基举例说,比如引导员举牌展示时手臂向上举和抬头的动作,为了固定动作形成肌肉记忆,训练的时候要举着牌站半个小时。

“开幕式临近时,虽然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我们越来越亢奋,反而很期待它的到来。”担任引导员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赵艺帆说,“我们的眼睛是最明亮的,我们的身姿是最挺拔的,那一刻我们展现中国新时代年轻人最昂扬的面貌。”

绿色的春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作为开幕式上紧接倒计时的首个表演环节,《立春》中这团如同新草萌芽、舒展的绿色,是由近400名来自山东中华武校、宋江武校的同学手持发光杆进行的矩阵表演。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从赫拉神庙到万里长城,从奥林匹亚山到珠穆朗玛峰,从100多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交汇交融,不断书写让世界瞩目的崭新奥运篇章。

中国将以全球共通的体育语言和奥林匹克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舞台,凝聚各国人民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和最大共识,绘出世界最大同心圆,一起向未来!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