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游戏名字——qq游戏名字颜色?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推销各种金融产品、各类房产、或者询问是否办理贷款之类。那么,我们的这些电话是如何被这些推销业务员知晓的呢?近日,泉州警方就抓获一名专门购买他人身份信息,用以推销的男子。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装修公司、房产中介、
投资理财、保险公司……
总是在不恰当的时候
打来骚扰电话
惹人心烦的同时
又让人倍感无奈
这些密密麻麻的他人身份信息就是犯罪嫌疑人吴某从商家那里购买的。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在上面一览无遗!
(为保护个人信息,画面经过处理)
吴某是泉州一家信贷公司的业务员,今年以来,他感到自己的业务越来越难做。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花了400元找人就买到了120多条他人的身份信息。
吴某:
为了做业务,挣钱
买了了这些信息之后
打电话销售
就说,我这边是小额信贷的
你最近有没有资金周转的需要....
然而让吴某感到意外的是,很快警察就找到了他。而卖给他信息的上家也在漳州被警方抓获。
泉州丰泽区乌屿边防派出所 教导员 林清湧:根据《刑法》的规定,非法买卖工人个人信息的,不管是买还是卖,只要达到50条以上的,都是刑事案件,都要接受刑事的处罚。
目前,吴某涉嫌非法购买他人身份信息,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毋庸讳言,信息化是双刃剑,便捷性和安全隐患交织紧密。
今年,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贩卖公民信息犯罪四大特点
检察官详解贩卖公民信息犯罪四大特点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近年来政法机关打击的重点领域。广东省人民检察院通过办案分析,检察官梳理出公民个人信息被出卖的四大特点:
通讯平台成为犯罪“主车道”;
利用“APK反编译”工具侵入公民个人手机;
相关行业及行政机关“家贼”泄露内部信息;
银行卡账号、密码成重要目标,窃取手段多样。
记者了解到,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领域,“身份证信息群”“银行卡信息群”成为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的“聚集地”;“出售赚2000元的技术群”“APK反编译群”成为病毒软件等非法设备的“交易市场”;QQ邮箱成为信息传递的“快递员”;学校、培训机构等Q群成为犯罪主体的“捕猎器”。此外,微信、淘宝、“钓鱼网站”、伪基站、改造后的POS机等也都成为不法分子窃取公民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讯平台成犯罪“主车道”
据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即时通讯平台已经成为犯罪“主车道”。犯罪嫌疑人丁某利用其之前在软件公司工作时接触并保留的公民个人信息,还通过加入QQ群和群友互换公民个人信息等方式,掌握了3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2016年至2017年间,丁某通过QQ群或微信发布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广告,在网络上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达12万条。
犯罪嫌疑人周某洋在QQ群上寻找公民个人信息的买家和卖家,并通过QQ及对应的QQ邮箱、微信等方式交易公民个人信息近70万条,从中获利约人民币16万元。
反编译工具成犯罪“主工具”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APK反编译’工具成为出卖个人信息的主要工具。”该位负责人举例说,在陆某广等三人信用卡诈骗案中,陆某广、刘某旺先从“反编译”QQ群购买木马病毒,再把木马病毒APK文档转发给同伙陈某涛加密,陆某广再通过自己手机编写带有病毒链接的短信,诸如“这是我们聚会留下的照片链接+拦截木马病毒”“你的车辆有违章记录请查询+木马病毒链接”等发送到受害人的手机号码。
受害人点击病毒链接后,其使用的手机随即“中毒”。“中毒”的手机自动在后台将受害人手机的IMEI码以及所有的信息资料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犯罪嫌疑人负责拦截接收短信的手机上。窃取到受害人的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后,嫌疑人再提供给专门负责取钱的其他同伙进行盗刷银行存款。
在此类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自己制作的工具加密安卓系统的任何APK文件,文件加密后可防止他人反编译,顺利绕过360杀毒软件10至15分钟,再以短信息形式成功抵达受害人手机进而窃取信息。
“家贼”成信息泄露一大源头
由于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快递等行业可以接触大量个人信息数据,“家贼”泄露内部信息成为出卖信息的一大源头。
2016年年底,犯罪嫌疑人马某在某保险有限公司工作时,发现公司公用电脑中存储有一份记录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文档。马某知道其朋友唐某、贺某经营信贷公司需要此类公民个人信息,遂将内含9000多条公民个人信息的文档通过微信分别发送给唐某、贺某。
另一起案件中,严某周在顺某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厚街营业部任职期间,私自保存8910张公司登记有客户个人信息的快递单存根联,辞职后将该存根联提供给犯罪嫌疑人刘某培用以经营微商生意。
银行卡账号成窃取重点目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卡账号、密码成为不法分子窃取的重点目标,且手段多种多样。
据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此类案件中,近五成犯罪嫌疑人的盗取目标是被害人银行卡账号、密码信息。如犯罪嫌疑人王某满直接通过QQ群,轻而易举地购买了3589条包括银行卡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捆绑的手机号等,可用来复制银行卡磁条信息的数字代码信息等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呢?警方给出如下提醒。
1、各类生活单据不可随意丢弃,快递单、车票、登机牌等单据包含大量个人信息。
2、尽可能避免在QQ、微信等社交媒体透露或者标注亲戚好友的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尽量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和动态。
3、针对网络上的“调查问卷、小游戏测试、购物抽奖、申请免费礼物”等互动活动,不要贸然填写个人信息。
4、尽量不使用公共场所不需密码验证的WiFi;使用网银或支付宝时,要通过专门的客户端访问;不要轻易点击短信、即时聊天软件发来的不明链接。
5、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旧手机,在转卖、处理前,务必做好清理工作。
来源:《现场》记者:杨贵民;部分资料来自最高检官方网站、法治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