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当中共在内战中的胜利即将成为定局之时,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委托朝鲜政治部主任金一,来到了中国访问。

此时,在美苏两国的导演下,南北朝鲜的相互敌对已经持续了许久,金一将军这次来到中国,先后见到了高岗、朱德、周恩来、毛泽东。

双方讨论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师转属朝鲜等问题。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许多的朝鲜共产主义战士来到中国从事革命革命活动,一些朝鲜革命志士还加入了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到了30年代末40年代初,又有一批朝鲜共产主义者来到了中国红军在西北的革命根据地延安。

他们同抗日的中国战士一同并肩作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国共内战开始以后,朝鲜作为中共军队的战略大后方,为打败国民党军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他们不怕牺牲,敢打敢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东北解放战争,建立了革命武装队伍。

这些武装队伍在清剿土匪、肃清敌伪残余等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化,逐渐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

它们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的 166 师、164师和156师,这三个朝鲜族师。

四野战士

166师的前身是朝鲜义勇军第1支队。

这些朝鲜族战士主要聚居于吉林延边一带,他们在建立武装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清剿土匪中慢慢发展壮大。

朝鲜义勇军第1支队由通化、柳河、清原3个朝鲜族中队和集安、桓仁两个朝鲜族大队合编,后来改名为李红光支队。

这个师的官兵绝大多数为朝鲜族,在被转回朝鲜前整个师的人数约有1万人,拥有冲锋枪870支,枪榴弹89支,掷弹筒31门、六零迫击炮91门、长短枪6700多支、各类火炮35门,可以说武器装备很是精良。

164师的前身是朝鲜义勇军第3支队,主要活动于北满地区,是一支极其精锐的部队。

该师共有8000多人,营以下的指战员全都是朝鲜族,师机关为吉南军区分区机关,曾参加长春围困战,长春解放后主要担负卫戍任务。

第156师的前身为朝鲜义勇军第5支队,它在吉林朝鲜族聚居地区建立革命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清剿土匪中逐渐壮大。

这是一支以朝鲜族为主的朝鲜族和汉族混合部队。

其中466 团除2连两个排是汉族官兵外,均是朝鲜族官兵,467 团1营为汉族官兵,2、3 营及团直均为朝鲜族官兵。

468团除直属警卫连为朝鲜族官兵外,其余是汉族官兵。

这3个朝鲜族师,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积极投身于东北的解放事业,不惧革命的艰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了卓越的战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对于朝鲜人民多年来给予中国革命的坚定的支持,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从未忘记过。

所以在这次的会谈之后,对于朝鲜方面将3个朝鲜族师转回朝鲜的请求,毛泽东表示了同意。

1949年7月到8月,驻扎在沈阳的166师和驻扎在长春的165师,在师长李德山和方虎山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返回了朝鲜。

临行前,这两个部队再次扩充了大量兵员,一周之内仅吉林延边地区的朝鲜人就有1000多人报名。

根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0年,这一年多的时间,大约有5万到7万名朝鲜族士兵回国。

这充分显示出毛泽东及中共领导人没有忘记朝鲜人民所给予我们的帮助。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3个朝鲜族师在回到朝鲜后命运如何,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何又有1万多人选择回到了中国?

方虎山将军

首先,转回朝鲜后的官兵随即被编入了朝鲜人民军,原解放军第164师被整编为了朝鲜人民军第5师团,师长为金昌德少将。

原解放军166师被整编为了人民军第6师团,原166师师政治委员方虎山担任师长。

原解放军第146师被整编为人民军第7师团,全宇担任师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这3个朝鲜族师可以说是屡立战功,当时朝鲜人民军共有7个主力师,这7个师的师长有4人是东北抗日联军出身,另外3人出身于八路军。

可想而知,这些经过抗日战争洗礼的老兵,再到3年的解放战争,无论是指挥官的军事能力,还是战士们的作战经验,都远远胜过韩军。

特别是方虎山领导的人民军第6师团,首战就攻占了开城、江华岛金浦机场,接着在河东关设伏,打死打伤美军500多人,俘虏100余人。

随后又在凤岩里之战中重创美第5加强团,美军因此把凤岩里称为“流血之谷”。

因为第6师作战顽强,打法多变,在挺进釜山防御圈时,如同幽灵一般,令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被美军称为“幽灵之师”。

金日成对于方虎山将军的指挥非常满意,为了表扬第6师团在战争初期立下的赫赫战功,特别授予整个师团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0年11月,方虎山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共和国"双重英雄"称号。

这也是朝鲜的第一个双重共和国英雄,而获此荣誉称呼的,包括方虎山在内的仅有3人。


方虎山将军

这3个朝鲜族师除了在战场上作战强悍外,在回到朝鲜后还被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被要求办理转党手续。

即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转为朝鲜劳动党党员。

根据一些朝鲜族老兵的回忆,因为他们在东北地区生活多年,在回到朝鲜时一些家人与孩子还留在东北。

加之自己早已加入了共产党,与解放军战士早已成为一家,双方有着多年的感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于他们而言,是无比自豪的。

所以很多的朝鲜族战士在得知这个要求时,对转党表示不理解,有一些情绪。

然而朝鲜方面有自己的考量,正式用人之际,既然战士们已经回国,就是朝鲜人,所以转为自朝鲜劳动党似乎更合适些。

介于中朝两军多年来的深厚友谊,为了不让战士们产生抵触情绪,朝鲜派来代表来到中国请求派人去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的谈话,才使转党工作顺利进行。

朝鲜族战士

朝鲜战争结束后,根据后来的统计,在回国参战的大约5万名朝鲜族官兵中,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大约有1万5千人。

被俘虏的约有1万人,留在朝鲜定居的大约有1万5千人。

另外还有1万多人自战争结束一直到1957年陆陆续续返回了中国定居。

这1万多人没有选择留在朝鲜生活,其实和他们在东北生活多年有关。

首先,早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曾任朝鲜义勇军第三支队政委,时任延边地委书记的朱德海,作为10名少数民族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光荣地参加了开国大典。

从此上百万东北朝鲜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中国的公民,有了归宿。

到了1952年9月2日,这又是一个令无数朝鲜人欢欣鼓舞的日子,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成立大会,在延吉市举行,朱德海当选为自治区主席。

1955年,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被正式改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可以说,自解放战争结束后,这些生活在东北的朝鲜人他们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朝鲜族人,也有了一个更好的栖身之所。

加之,很多的朝鲜族战士的父母、兄弟、姐妹都生活在东北,甚至他们自己也早已习惯了在东北的生活,在割舍不掉的亲情和生活习惯上,令他们对东北这块土地有着深深地眷恋。

因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朝已经结成革命纽带和情谊,这就使得朝鲜族战士在战争结束后选择回到中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根据调查的数据,1982年黑龙江省五常县共有4万5千多名朝鲜族人,其中有209人为战争后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官兵。

朱德海

除了士兵外,那些回到朝鲜的主要领导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

首先是立下赫赫战功,被我们称之为“虎将”的方虎山将军,战后担任人民军陆军大学校长,后来因为朴一禹事件受到牵连而被调离了军队,改去做教学工作。

全宇因为战争中没有按计划攻占朝鲜中部的要冲原州,被撤去师长一职,部队也改称第12师团,由抗联老战士崔春国继任师长。

战后历任朝鲜人民军第5军军长、总参谋部作战局长、总参谋部次长等职,授上将军衔。

朝鲜人民军第2军军长武亭因为“不执行军令战斗指挥不当”,于1950年12月被撤职,第二年在平壤病故。

武亭

相比起来,四十七军朝鲜独立团团长张教德,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后追认为朝鲜英雄,就是很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