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惩罚,我想起了我小时候。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是妈妈教的,但天性顽固的我总是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有一次,我妈忍无可忍,把一整叠作业丢到了我头上。当时的难堪、惊愕我至今难忘。可就是这样极端的做法,依然没有让我改掉不交作业的坏习惯。说以前孩子经常做错事,家长缺乏耐心,脾气大随时发,以至于让孩子久经沙场而“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不打不成器”早已在多数家长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作为一个脾气急的妈妈,一开始我也做不到合理惩罚,但慢慢的我找到了惩罚的重要原则:不能在生气的状态下惩罚孩子。冷静几分钟、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是惩罚却不伤孩子自尊的首要前提。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看到问题了,先别着急,先告诫自己等一等,再等一等。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时限,冷静下来以后再说惩罚这件事情。这个策略很简单但很有效,说不定等几分钟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也一直坚持,教育应狠一点,惩罚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惩戒方式,重在言传身教、心领神会。
皱眉头,并摇头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家长生气时的模样。家长可以利用好这点,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叫喊出他的名字,做出较为生气的样子。
皱眉头摇晃1—2回脑袋,通过暗示传递给孩子:你不可以这样做。孩子看到后,一般都会停下来。
口头警告,事不过三
此方法适用于过于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事不过三能让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后果。
态度严厉的警告声会让人内心设置一个以3开头的倒数键,家长说出:“这已经第二次了!”使孩子提醒自己下一次我该注意什么,如何改正,因此而规避误区。
短时冷静法
有时,家长也可以用表情和行动明确表示对孩子行为的反对以及适度的生气状态,让孩子学会反思。
很多孩子就喜欢和家长对着干,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表现出我很生气、不想和你交流。
去年我们在孩子外婆家过年,所有的客人过来孩子都毫不理睬,于是我说了她一句:“你要有礼貌,需要像妹妹那样和人家打个招呼。”
谁知,孩子一下子愤怒了:“我又不认识他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我不想和不认识的人打招呼!”
我回了一句:“谁说一定要认识的人才打招呼?那么你怎么认识其他人?所有的朋友都是从不认识开始的!”
于是,我转头不再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而是去做自己的事情,而她则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副又伤心又生气的模样。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家里又来了客人,孩子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了,开始主动上去与客人问好。然后,我们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那样继续友好相处了。晚上,我们俩交流了这件事情各自不对的地方。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孩子的礼貌程度也因此有了改善。
给彼此一段冷静的时间,然后平等沟通体会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孩子很容易被触怒,这时候往往不愿意听从家长的要求。气头上的时候,双方都回避一段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缓和紧张气氛,也能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等到大家情绪过去之后,再平等沟通,达成共识。
契约执行法
孩子的生活最好由他自己来规划,家长可以辅助引导他完成,破坏规划的惩罚则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在不断执行中孩子会越来越自觉。
实施契约执行法,制定的惩罚措施要合理,既不能过分也不能对孩子没什么触动。侄女有一次给她妈妈念保证书:“妈妈,以后我一定每天认真做作业,不然你就罚我弹100遍钢琴。”我和孩子对此事笑了很久:怎么可能?弹一百遍钢琴曲还睡不睡觉了?
女儿很爱看书,也因此影响过做作业,于是我和她商量了后决定先做完所有的作业(包括我布置的),然后再看书,违反计划的惩罚就是这一周就不能看书。
有一次,女儿的作业很晚也没有做完,我一看作业量不多,再问,她说自觉在看刚买的儿童文学。那天,我和她一起将她房间里所有的书都放到了书房,然后把书房上锁。那一周没有书看的日子非常难熬,但从那以后她就知道了一定要先做作业。虽然这个契约她还时有违反,但慢慢地好习惯就养成了。
在家长的协助下,亲自规划生活,确定惩罚措施,并依此执行。
孩子的问题,家长最好的应对策略是防微杜渐。从小问题管起,从小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变成了“熊孩子”,再去采取各种严厉的惩罚就晚了。
惩罚不是应对问题行为的唯一策略,我们最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是基本的规则,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真的遇到问题,要和孩子共同面对,灵活补救。翻旧账、乱打一耙、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些都是惩罚的“雷区”,千万不能越界。
文章内容整理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家有男孩,鸡飞狗跳。Parents 定制系列课程“如何解决男孩的情绪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网】,回复关键字“男孩”,即可0元领取。
加微信16651450598,进全国父母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