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佰意)佰意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时间:2022-12-08 23:41:3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万物皆数——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的预言,正在互联网的狂飚突进中变为现实。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的“化合反应”,催生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弯道超车的态势已势不可挡。浙江,又一次勇立潮头。种种迹象表明,我省的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迎来颠覆性变革的“临界点”。

数字化为传统产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拍友 杨眉 摄

产业数字化,是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一条重要主线。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正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在进化,浙江制造大步迈向浙江“智造”;生产方式在进化,“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正给浙江的产业注入新动能;政府也在发力,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浙江省“产业数字化”指数达18.66,位列全国第一。

迭代

企业从制造到“智造”

8月25日晚的央视《对话》节目中,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和阿里巴巴CEO张勇等,一起坐在了西湖边。热聊的话题,正是“数字经济”。

提起当年的“虚实之争”,宗庆后笑着说,是误会,“我们拥抱数字经济”。他主动爆料:娃哈哈很早就开始产业数字化的探索。2015年,娃哈哈上马“食品饮料智能化工厂项目”;2017年,娃哈哈升级了杭州下沙的一条生产线,成为中国第一条数字化与智能化饮料生产线。接下来,娃哈哈还将打造“无人仓库”“私有云”。

娃哈哈,只是众多浙江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缩影。仅去年,我省就建成了66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今年上半年,已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42项,在役的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31.45万家企业已经“在云上”,其中省重点工业企业上云的普及率,更超过六成。

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总经理孟凡明,今年已经走访了不下两百家工厂。他观察到,有更多企业一改以往的观望态度,开始真正践行“产业数字化”。“上半年,网易疾风工业智能平台发布,短时间内就已经有50多家企业接入。”孟凡明告诉记者。

“数字就是生产力”,成为越来越多浙江企业家的共识。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的思考,颇具代表性。在近日召开的2019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他说:“自2010年以来,传统产业一直受到持续地冲击,活得‘纠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回头仔细想想,在制造业中除了少数几个行业,绝大部分行业都有长期甚至永久存在的理由,只是会不断地‘升级’。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落后的产品、落后的制造方式。”

作为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近年来浙江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全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实施“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工程和“企业上云”行动,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工业大脑”驱动的智能制造升级之路,基本形成。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集聚地。兆丰机电的“工厂大脑”正不断演算,一套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节拍,从原来的几分钟缩短为15秒。董事长孔爱祥说:“全公司上千台机器已全部上云。”2005年信息化、2015年机器换人、2018年数字化、今年5G覆盖……这家创办于1997年的企业,通过不断地跃进迭代,稳坐行业“隐形冠军”。

传统企业紧跟着时代,“原生”于数字时代的企业,更抓住后发优势,站上了“智造”高点。衢州柯城,今年上半年刚投产的佰意智造服饰,应用5G MEC边缘计算技术,将传统的羽绒服生产,变得高度智能化:车间里,布匹被智能拉布机拉上裁床,裁剪机自动裁剪,成品又被机器手抓取到AGV智能物流车上……

万向精工智能车间。

重构

生产服务珠联璧合

马云曾经“预言”: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而未来的服务业一定是制造业。

利用数字化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的生产和服务,浙江的传统制造业正向“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转型。在老牌鞋企奥康的C2M智慧门店里,消费者的脚型数据及订单,会立即传输到企业大数据平台。1分钟完成一键定制,10分钟内计划派单,7天完成产品生产,1至2周产品交付客户。这样的“高端私人定制”,价格只比非定制鞋贵20%。“通过搭建大数据云平台,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进行精准、高效的匹配,进而为企业赋能。”奥康C2M负责人介绍。

浙江企业不仅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也将触角延伸至销售服务,通过智能的、可联网的产品生成数据,并据此提供服务。兆丰机电已经为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内置轮速传感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产品的信息就能实时汇总到“工厂大脑”,一旦发现产品使用状态异常,企业就会提醒用户到附近的维修店进行保养或维修。

跟上数字时代步伐的企业,正在这场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在诸多传统服装企业挣扎于生存边界的背景之下,杭州余杭区艺尚小镇的杭州意丰歌服饰有限公司,已稳坐业内“黑马”位置。对意丰歌来说,这一切离不开自主研发的“数字工厂—服装零售全链路数据决策平台”。意丰歌在试点门店的衣服里安装上芯片,通过分析试衣数据、转化率等数据寻找到爆款。“一个新款从上市到判断出是好款还是差款,只要3天时间。”董事长钱晓韵说。独特的以销定产的快反供应链经营模式,让意丰歌库存下降30%,业绩增长40%。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家公司里,IT类员工占比高达30%,它给自己的定位,也早已不是制造企业,而是“一家全链路数据化、智能化、时尚平台型公司”。

可以看到,在浙江,在像奥康、意丰歌、兆丰等大批“智造工厂”里,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服务模式珠联璧合,大大提高了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赋能浙江的制造业提质增效。据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3年的16.78万元/人提高到2018年的22.5万元/人。2019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9%,呈现出“好于预期、高于全国、领先东部”的态势。

助推

政府搭台破解难题

产业数字化转型,并非毫无障碍。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认为,难点来自两方面:“一是要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二是行业大数据平台缺失。”

在中小微企业中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却决定着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成败。单靠企业“单打独斗”,实现数字化转型困难重重,更需要“政府搭台”。

新昌轴承产业,是典型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传统块状经济集群。“大多存在缺乏信息化技术基础、缺乏信息化人才、缺乏懂信息化的经营团队、缺乏领导信息化的企业。”新昌人说,他们遇到了“四大难题”。

怎么破?去年以来,在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推动下,新昌成为浙江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县。新昌借鉴住建工程总承包“交钥匙”方式,遴选总承包商,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制定技改路线,大力开展“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探索。这一做法,被称为“新昌模式”。

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有189家新昌轴承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系统改造。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昌把这些企业的一万多台设备整合起来,解决传统产业集群产能结构性过剩、产业结构单一、整体利润低等问题,为产业集群上每个企业的效益和管理,带来质的飞跃。

目前,浙江已在18个县市推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试点。一个个搭载着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产业集群,在浙江遍地开花。浙江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入supET平台有效提高了工艺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培育了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

产业数字化转型难题,解法不止一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也是其中之一。

在诸暨大唐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大数据中心里,包含了从原材料到袜子生产和销售整一条产业链的数据,成为大唐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去年,大唐镇建成数字化工厂4家,企业上云640家,全镇袜业产值同比增长19%。萧山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依托龙头企业万向集团,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已共建大院名所12家,开展产学研的企业335家,搭建4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4687家次,解决技术难题750个。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8家,其中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65家。各具特色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浙江大地上拔地而起,成为浙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航母战斗群”。

万向精工智能车间。

【浙江新闻+】

接入工业智能平台,英斯蒙特——

转型中迎来新增长

在温州,有一家生产及设计高质量阀门和接头的传统制造企业——英斯蒙特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2017年,因供应链波动及行业需求快速变化,传统的产品生产和交付模式遭受巨大挑战,不得不收缩生产规模并被迫裁员,产值严重下滑。

困局迫使企业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今年初,英斯蒙特找来网易研发的“疾风”工业智能平台,试水数字化转型。一番改造,英斯蒙特变得不一样了。总经理张嘉尹说:“通过手机APP,员工不但知道每一个生产任务中的所有进度,还能查出自己今天赚了多少钱,这激发了他们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提高了协同效率。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及时跟踪供应商等的进度,信息延迟从以前的数周到几天,降到了现在以小时计算。”

英斯蒙特的工艺图纸、加工程序的程序号,都由编程组长负责。此前,一旦编程组长有事离开,生产流程往往陷入停滞。接入工业智能平台后,每一个零部件的图纸、工艺、程序号都被录入到系统中,即使新员工,也可直接按照系统指导操作,即便新产品,也只需要新增相应的数据资料,生产变得很轻松。

自动化仪表产品的质量与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设备运转状况息息相关。张嘉尹介绍,不同时期购买的相同设备有不同的疲劳度,会影响产品质量。“即使同样的品牌,同样3000转,使用今年刚买的设备和5年前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他说,这些微妙的差别,肉眼难以区分,这也是一直让英斯蒙特头痛的问题。而现在,有了物联网、大数据等的“火眼金睛”,出现问题时系统会自动报警,产品合格率大大攀升。

数字化转型,解决了这家传统企业的诸多难题,“实现了降本增效,人均产值提升了10%。”张嘉尹说。

打造智能生产线,万向精工——

变革中感受加速度

在国家工信部公布的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里,万向集团有3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以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为主营产品的万向精工获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称号。2019年,万向精工等18家企业被列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批“鲲鹏计划”。

走进万向精工智能化生产车间,一个个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产品在智能化生产线上随着机器人的机械臂上下翻飞,快速流转着。传统生产线的节拍是35秒左右,而在万向已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上,节拍时间被缩短至20秒,人均产值270万元/年。生产周期从25天缩短为4天,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

这15秒的差距,是万向“死磕”技术拼出来的。通过引进国际国内高精尖设备,自行研究、自行设计、自行攻关、自行连线,具备自主专有技术,形成智能化、信息化、高节拍的生产线后,万向精工生产线的效率提升了75%以上。

数字化的好处不仅于此,智能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在线检测技术——振动检测技术、负游隙检测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还保障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优质品率。大众、奔驰、宝马的订单纷至沓来,万向精工的产品已全面进入国内国际中高端主机厂配套,并成功进入奔驰、宝马、捷豹、路虎供应商体系。

目前,为再次提升节拍效率,扩大产能,万向精工正在研究将下一条高速智能化生产线节拍缩短至15秒。打开创新边界,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造梦”平台也为万向带来了1+1>2的叠加效应。

如今在浙江,越来越多像万向精工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加大技改力度,践行产业数字化,在变革中感受加速度的快感,奏响新制造业计划的强音。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