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一直从事认知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不断申报国家、社会科学等项目,通过申报项目,研究方向逐渐明确。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新人,借此机会与学术界同事分享在科研探索中取得的得失。
科学研究准备
从2011年开始,博士论文评选确定后,我努力申报国家社科,希望通过申报项目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能力。8年来共申请了4次,有3次申请失败的经验。但是这三次失败正是我科研道路上非常宝贵的财富,重要的学术积累,使我在学术研究能力上有了一定的增长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对我帮助很大的有以下四件事。
第一,拓宽学术视野,跟踪国际研究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例如,我有选择地参加了欧洲语义语言学研讨会、北美汉语语言学会议、中国语言学书院等活动。参加会议和书院的培训,不断关注国际前沿研究课题,奠定了语言学各学科的基础。
第二,建立良好的学术共同体。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继续深入交流。剑桥大学假期期间,我和国内外朋友一起参加了学术会议、学术沙龙、语言学午餐会,共同创办了剑桥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论坛。博士后期间结识了更多的学术伙伴。有这种想法的伙伴也是老师和朋友,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有些人后来成为了我科研团队的合作者。
第三,重点是在历年项目中摄取养分。关注历年来选定话题的热点和趋势,在互联网上找到成功的项目申请书,参考研究思路和方法。个人认为,国家社科的项目审查应该是不拘格式的,所以各个学科的项目都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值得学习,所以除了对这个领域的项目感兴趣外,还学习了其他学科的写作方式。
第四,参加课题申报训练会。教育会聘用的专家一般可以对国家社科申报指南进行正确解读,并为申报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准确指出问题。在申请过程中,可以得到外审专家的反馈,这些反馈都非常恰当,有助于反思问题,提高举报质量。
第二,确定题目
好的主题是成功的一半。确定具体主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可以先掌握研究领域,然后缩小研究范围,最后简明地整理研究主题。
(1)确定研究领域
项目申请指南中要求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所以首先可以看到自己的学术关注点对国家社会群体是否有价值。2015年,我参加了在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会上听了很多国际知名学者的报告,收获相当丰富。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研究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在国际学术上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但在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上相对有限。认知语言学在国际上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在中国,如果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这个研究领域就值得深入、长久地进行。会上会见了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比如泰尔米教授、兰奈克教授,我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向他们请教。后来又去加州伯克利采访泰尔米教授。在这些交流中,我不仅收到了对自己研究很有价值的建议,而且对整个学科的脉络和发展有了更宏观的看法。我从那时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主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增强了一些信心。从历年项目目录来看,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认知语言学项目申报成功,表明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有需求,有研究价值。
(2)缩小研究范围
确定领域后,要继续寻找更明确的关注点。我一直对泰尔米教授的红事件理论很感兴趣,多年前购买了相关书籍,但以前一直作为通读地。2015年剑桥大学放假期间,受合作导师的影响,对宏观事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我在阅读文献和与泰尔美教授的交流中发现,他的研究体系非常庞大,研究也非常有洞察力,但汉语这种语言没有深入展开。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是世界语言中非常重要和特别的类型,但汉语相关宏事件研究才刚刚开始,国际上非汉语母语学者的弱势是对汉语缺乏母语直觉。因此,我的研究范围大体上定在汉语的宏观事件上。宏事件有五种类型。运动事件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其他事件类型还有研究空间。首先为初步尝试选择了实施事件。但是,事件实现的概念在学术界还很陌生,所以论文发表不顺利。所以我再次选择了状态改变事件。这个范围比实现事件大得多,不容易控制,所以我进一步缩小到了性别状态变化事件。选定的主题大体上是“汉语引起性别状态变化的事件研究”。想说的是,如果选择少数人参与的课题,就有冒险性。因为通常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因为研究价值不足,另一个是因为难度太高。经过论证后发现,状态变化事件的表层形式研究(如东宝结构研究)在汉语中已经是韩牛冲动,因此不缺乏前人的成果。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初步结论是危险系数为中等。
(3)凝聚研究主题
选好题目后,要写研究题目。中国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有很多题目值得研究。但是,有价值的主题必须继续细化和细化,才能从理论层面提升,才能得到认可。粗略决定题目后,我将其具体化为“汉语引起性别状态变化事件的词语化模式研究”。研究过程中还包括语言间的比较,因此进一步修改为“汉语导致性别状态变化事件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也就是说,这成为了2017年申报的题目。结果没有中标。我分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研究的基础。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关键词是翻译,所以最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主要以翻译为主。因为举报的主题是汉语的内容,所以评委们对我能否处理这个主题缺乏信心。2018年再次申报时,我的研究也开始推进,关注韩英两种语言化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所以我在申请的时候考虑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灯。
景,添加了翻译的维度。最终题目确定为“汉语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词化模式及英译研究”。我认为,在题目的打磨和凝练过程中,还是要考虑前期基础,尽量向评审专家证明自己有能力驾驭这个题目。三 扎实论证
近几年的申报指南将以往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整为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更加看重申请者对本领域研究的总体把握。课题论证过程中,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历程和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包括国内外研究简述、国内外研究简评和发展趋势。尽量把我前期所阅读的文献都以较为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尽量展现出一种了解全局、把握动态的效果。其中,简述占的篇幅最大,是对本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简要概括。然后是简要而客观的评价,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不足和研究空间,为自己的选题铺平道路。
研究对象这一部分,需要清晰明确,字数无需多只需精。总体框架这一部分,尽量做到层次清晰,标题易懂。在文字展示之外,我吸取所看过的理工科申请书的经验,将内容进一步凝练浓缩,画了一个自我感觉比较漂亮的总体框架图,我觉得会是申请书中的一个亮点。图文并茂的方式,会使研究框架更为醒目明了。创新点方面也需要思路清晰,可以包括学术思想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研究语料创新等。最后的参考文献,可以显示出申请者的思想渊源,也能反映出申请者的文献占有程度。列举的文献应该包含所研究领域中的经典必读书目和近年的前沿文章。因为空间有限,所以需要精选最核心、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文参考文献。细节方面,尽量做到文本整洁、格式正确、语言学术化,写完后多次校对文字、语法等问题,做到文从字顺。
四 展示研究基础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科研项目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我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考虑到资历、年龄、时间、地域和研究方向等因素,诚意邀请了来自三省四校的六位合作者,实现了跨区域、跨院校合作。首先邀请了两位在本领域非常优秀的成熟学者,期待他们在框架设计和论证过程中高屋建瓴、给出建议。同时邀请了两位研究方向较为接近的同龄学者,期待与他们并肩携手,共同进行科研攻关。还邀请了两位更为年轻、干劲十足的青年学者,期待他们在实证研究、语料搜集方面大力支持。本研究涉及到语言类型对比,因此尽量考虑了语种上的优长,团队中有擅长英语、汉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的学者。
五 个人感受
社会科学的研究偏主观性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不一定能很快受到认可,连续受到打击可能就想放弃了,这时候积极的心态很重要。2017年,我在已有的教育部项目的基础上,萌生了新的想法,并在博士后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了选题,经过多次修改后提交,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当看到结果公布,确实有些失落。写申请书是很耗时费力的过程,本想沉淀积累两年再继续尝试,但后来还是决定申报。所以我确实觉得非常幸运,庆幸自己的坚持。想告诉自己和朋友们,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要轻言放弃。在觉得坚持不下去的那一刻继续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
最后,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健教授,引领我走进学术研究领域,帮助我打好基础、建立自信。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教授,不断地鼓励和帮助我集中精力、寻求突破。感谢访学合作导师剑桥大学亨利特·亨德里克斯教授,让我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完成科研项目。感谢学校社科处全体老师、培训专家及匿名评审专家每一年的耐心和无私帮助。感谢国家和学校给我提供深造进修机会,给我自由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顶石学术,欢迎关注“顶石学术”微信公众号,为你带来学术写作、学习方法、思维管理、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