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坪上村,驻村一个半月,扶贫干部王玉圭就把一幅“脱贫攻坚作战图”挂在了村部的楼梯口,每个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连同因户因人施策的脱贫“药方”,清清楚楚。
这已是王玉圭转战的第二个贫困村。“看着‘作战图’,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眼下最紧迫的就是时间。”
2000公里外的甘肃省陇西县柯寨镇虎家屲村,李春杰的扶贫日记里,记录着驻村的1460多个日日夜夜,“每个贫困户的诉求,我都会记上。要是忘了哪一处,岂不冷了群众的心?”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是干部作风的大考场。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各地尽锐出战,砥砺干部作风,狠抓扶贫实效,确保精准脱贫如期践诺。
一把手责任咋落实
既挂帅也出征,细化“作战图”带好“冲锋队”
去年底谈妥的金银花种植,到了今年下种的关键时候,不少贫困户又改了主意。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党委书记张建胜,为此几乎夜不能寐。
嘴皮子不知磨了多少遍,“种一亩金银花,利润翻番,还有龙头企业托底收购,日常管理也不算费事,这账难道还不够清楚?”可贫困户的担忧朴实而又直白:“金银花长啥样都没见过,种不好咋办?”
李家店乡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山大沟深,丘壑纵横,虽然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金银花种植。去年,县乡一起努力,吸引一家大型金银花药企落户李家店乡,全乡瞄准中长期增收的种植结构调整,终于有了突破口。
张建胜领着想不通的贫困户实地看、现场说。李家店村的示范基地里,去年栽下的金银花已有大约20厘米高,不久就能采摘。贫困户的心里有了底,“没想到黄土地上的金银花还能长得这么好!”今年,李家店乡的金银花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00亩,企业准备敞开收购,当地的加工厂房也在加紧建设。
这让张建胜稍稍松了口气。去年底,他交到县里的“军令状”写得明明白白,今年预期脱贫167户。交上去的是数字,落在肩头的是责任。
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是脱贫攻坚的坚强政治保证。
去年召开市委常委会议24次,研究扶贫事项的有17次;市委书记带头进贫困村、访贫困户,记录厚厚两大本……一把手责任咋落实?湖南省洪江市委书记向守清的体会是“三抓”:用脑抓,吃透中央精神,谋划政策落地;用嘴抓,逢会讲,逢人讲;用腿抓,自己带头走、带头访。一句话,既要挂帅,也要出征。
贫困县正式摘帽——这件在外人看来的大喜事,并未让向守清喜形于色。省里的正式通报刚刚下达,他就召集全市扶贫工作视频会,告诫与会人员:“听了通报,大家应该很高兴,但我有些忧大于喜,就是担心大家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没有那股子劲了!”
向守清如今考虑最多的,是能让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洪江市处于雪峰山地区,适宜种植中药材。拿出一本小册子,他向记者展示阶段性进展:“我们对每个乡镇都做了土壤检测,哪个乡镇适合种什么药材,都写在了上面。”
一把手挂帅,必须细化“作战图”。甘肃省陇西县委书记鲁泽带头琢磨县里的扶贫产业规划,用的是“笨办法”:多走,多听,多思考。陇西县人均耕地5亩,养殖牛羊也有传统。鲁泽在反复调研中琢磨出“种养结合”的思路,“比如,贫困户贷款5万元,种植5亩全膜玉米或优质牧草,养基础母牛3头,生3头牛犊。每头牛犊出栏市价大约7000元,一年就能增收2万元。”
一把手出征,必须带好“冲锋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每月一次抽查县级干部工作情况,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汇报,并公示检查结果。”在河南省光山县,县委和县政府今年下发的“一号文件”先从县领导的责任落实上立规矩。“责任压得实,效果才能实打实。”县扶贫办副主任胡长义表示。
“人人都有责任状,个个都是作战员。”湖南省新化县扶贫办副主任康益群这样解释县里的“脱贫攻坚作战体系”。上有负责行业扶贫的11个作战组,下有覆盖所有乡镇的片区指挥部,县领导既要担起分管行业的责,又要管好联系片区的事。“扶贫攻坚早就不是扶贫办一家的事,而是需要精准施策、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康益群说。
严实作风哪里来
坚持从严考核,推动真抓实干
因为帮扶对象的评价不过关,3名考察对象被暂缓提拔——去年发生在陇西县的这件事,在当地干部队伍中引起不小震动。
干部包户,本是常规化的扶贫举措。可鲁泽在调研中发现,干部跟贫困户结而不帮、帮而不实的问题不时发生,有些贫困户虽然知道自家的帮扶干部姓甚名谁,但被问及有啥帮扶举措,却答不上来。
对症下药,县里定了一条新规:凡是干部提拔,要听帮扶对象的意见。“扶贫是否实在,帮扶是否到位,应当让贫困户来说。”鲁泽说。
“不能打电话了解,不能以乡镇意见代替,必须当面征求贫困户意见。”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永义,曾多次拿着调查表走村入户,就为了听听贫困户对拟提拔对象的评价。去年被暂缓提拔的3名干部,恰恰就卡在了这一关。
这几名干部起初想不通,陈永义代表组织跟他们谈心,“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大家从中警醒,用帮扶实效赢得群众和组织认可。”陈永义说,不仅是这几名干部,就连他们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深受触动,“帮扶工作的精气神,现在有了很大提升。”
如期兑现“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考验的不仅是各级干部的勇气和智慧,更是敢于动真碰硬的严实作风。从常态化督查到交叉检查、暗访,从调整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到树立选人用人的风向标,各地落实中央要求,实施最严格扶贫成效考核,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帮扶举措,关键要准。
甘肃省通渭县新一轮的“一户一策”,让全县2.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举措来了一次“迭代升级”。最大的不同在产业,“先自上而下摸底,再确定到户产业项目。”副县长徐斌科说,所有到户项目都有匹配资金,真正实现让资金找项目,而不是拿着项目找资金,目的就是让帮扶更精准。
帮扶过程,考核必严。
光山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全县干部走访联系户的记录在数字化扶贫工作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在光山,每名干部每月至少两次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县里特意为此开发“光山扶贫”的手机程序,对帮扶干部进行动态管理。
帮扶效果,关键在实。
4月上旬,一支特殊的队伍扎进了湖南省的大山深沟。20名省级领导带领20个工作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工作组走了83个乡镇、111个村、389户农户,发现问题318个,回来后拉条挂账,随即交办。“有些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不严不实不精准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眼下,这种被称为“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正成为湖南各级领导干部调研督查脱贫攻坚的常态,目的就是把责任传下去、让作风实起来。
“跑冒滴漏”如何堵
执纪监督只紧不松,制度笼子越扎越牢
敲开已脱贫户冯济菊家的门,洪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晓华这次是带着问题线索而来。
年初的一轮排查,发现冯济菊家的扶贫档案不够精细。这次回头看,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冒了出来:冯济菊在外务工的儿子得了重病辞工回家,断了这条主要收入来源,全家有返贫隐忧。杨晓华随即叮嘱乡村干部跟进解决,并不忘提醒——下回检查若问题依旧,将就此问责。
这是今年以来洪江市开展的第二轮拉网式问题大筛查。5名市领导率队,带着问题清单按图索骥,凡是整改不到位的,启动问责程序。洪江市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年活动始于2016年,第一次督查问责了80名干部,用杨晓华的话来说,“一开头就有了火药味。”
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如何严防扶贫工作中的“跑冒滴漏”,管住资金使用中的“雁过拔毛”,各地执纪监督的发条越拧越紧。
在甘肃陇西,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排查被列入优先级,实行“三个一律”: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一律全批阅、零暂存;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一律进行初核;凡是反映集中的问题,一律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去年扶贫领域立案79件,占到了全县立案总数的60%。”县纪委副书记王小明说。
陇西县什川镇新庄村,村部的公示栏上张贴着全村黄芩种植的项目补贴资金情况——到村项目资金常态化公示,村里人早已不觉得新鲜。“为了让项目资金公示更加规范,县里对公示形式和内容进行统一设计,目的就是让公示更有效、更管用。”徐斌科说。
紧盯关键点,把控风险源,用长效机制预防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制度建设的笼子越扎越牢。
危房改造项目一度是“雁过拔毛”式腐败的重灾区。在甘肃省渭源县麻家集镇,镇党委组织人员开发具有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的综合管理平台应用软件,实现了对每一个建房农户的可视化管理。“镇上能实时查看新建房分布情况和实施情况,基本杜绝了项目落实不到位、虚报进度、套取补贴等问题的发生。”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将全市低保户名单录入系统,疑似线索随即弹出:干部亲属拿低保,有房有车户拿低保……大数据比对下,问题难以遁形。洪江市纪委的这套“互联网+监督”信息系统,如今已成了湖南省各级纪委的“标配”。截至今年5月初,湖南省“互联网+监督”平台共收到投诉举报4170件,受理4045件,查实724件,涉及资金655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