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说到底,还是为了品尝笋的鲜味。
歙县城东,问政山连绵起伏,竹海郁郁葱葱。晚清《安徽通志》记载:“笋出徽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味尤佳。 ”明清时期,问政山笋被列为贡品,遂又称“问政贡笋”。问政山笋笋壳细薄,笋肉白皙,味道鲜美,与徽州火腿是最佳搭档。春笋切片,火腿剁块,加开水或高汤烹煮,至汤汁成乳白色,然后转文火煨制,等笋片变成半透明,再加盐、糖调味即可。春笋的甘鲜与火腿的咸香相互成全,春日山林的气息迎面而来。
香椿
“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读罢清末康有为的《咏香椿》,令人不禁口齿生香。
清明前后,大地回暖,香椿树开始吐露红艳的芽头,尚未伸展开对称的叶片,此时的香椿头既鲜嫩可口,又富含馥郁芬芳。复杂的烹饪往往会破坏香椿头的新鲜,或凉拌豆腐,或佐以精盐,手法越是简单,便越能保留芳香。
香椿炒鸡蛋是江淮之间老少咸宜的春日小菜。几根香椿头,剪去尾部硬梗,保留鲜嫩的茎叶,还未入锅,香气便已充盈厨房。香椿焯水,捞出切碎,放进鸡蛋液,撒上少许盐搅匀,然后简单翻炒,随即出锅入碟。煎蛋的焦黄、香椿的青绿、馥郁的绵香、入口的清爽,可谓色香味俱全,不禁让人感念起春天的馈赠。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古人将椿树和萱草比喻父亲和母亲,用椿萱并茂表达对父母身康体健的美好祝福,可谓情真意切,也凸显了香椿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洋槐花
洋槐,冠之以“洋”名,很明显,背后是一段漂洋过海、亲近中华的故事。
洋槐又名刺槐,原产美国,18世纪末经欧洲引入中国,逐渐在黄淮流域广泛种植开来。几百年来,无数洋槐扎根中华乡土,俨然成了人们熟悉的本土树种。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春天的气温一日日转暖。广袤的皖北黄淮海平原上,庭前屋后的洋槐树舒展着苍枝,柔和的日光穿透青翠的嫩叶,一嘟噜一嘟噜羊脂白玉般的洋槐花熠熠生辉,像是卫士冠帽上点缀的花饰。微风拂过,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淡淡的馨香。轻轻地呼吸,香味深入肺腑,每个细胞都能感受到无法比拟的畅快。取一根
长竿,尽头斜斜地绑上一节短棍,做成一支长钩,挂住缀满洋槐花的嫩枝,用力一折,一段带花的枝条便飘然而坠。
蒸洋槐花是流传皖北的一道乡土名菜。撸下的洋槐花淘洗干净,拌匀面粉,然后铺在地锅蒸笼上。柴火吱吱尖叫,蒸气呼呼外冒,洋槐花的香味弥漫开来。已而蒸熟,将食盐匀撒在热气蒸腾的洋槐花上,淋上小磨香油,拌上捣碎的蒜汁,一盘农家珍馐便摆上了桌案。用竹筷夹起一小撮儿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花香、油香、蒜香、面香融汇在一起,间有微微的甘甜。
孰能想到,经过人民智慧的双手,本应是西方餐食的蒸洋槐花,竟也成了皖北游子怀念家乡的必点美食。(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