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娘,安娘娘安吉丽娜简介?
宋代的勾栏瓦舍
□孙葆元
宋词是用来唱的。
宋人给我们留下一万多首词,其中有许多是我们今天也耳熟能详的,宋词也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词怎么唱?一阙词牌就是一支曲谱,词作家的责任是把词写好,歌唱家自会吟唱。所以创作词叫“填词”。有那么多待唱的词,就有那么多时代的歌唱家。在宋人看来,词就像李清照在《词论》中所言,“可歌”是基本要素。因此词人重视自己作品的传唱,宋词演唱也出现在各种场合。也或许才让词在宋代如此兴盛!
宋代的歌者分三类,一类是宫廷歌唱家,在北宋叫教坊,是专门为皇家演出的,这里会聚着朝内一流的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仅开封皇家就有四百多人。
与皇家教坊对应,北宋军队中也设有乐工,除了歌者,还有杂剧演艺人员,表演傀儡戏的人员,有演奏琵琶、笙、筝、板、笛、杖鼓、羯鼓、大鼓的人员,统称诸军乐,仅保卫京畿驻军中的乐伎就有四百余人。所有艺人均由朝廷供养,可谓衣食无忧。
第二类艺术家则属于民间,他们在勾栏瓦舍里卖艺,寄身市井远不如宫廷艺人优越,他们受人欺侮,队伍里却不乏名家。据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歌唱家有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嘌唱弟子有: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演杂剧的艺人则有张翠盖、张成率领的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等人。除此之外还聚集着演杖头傀儡戏的、悬丝傀儡戏的、讲史的、讲小说的、说浑话的,斗虫的、弄鬼的,林林总总煞是热闹。这可以说是汴京市井社会对于文化需求派生出的文化市场。杖头傀儡是用木棍支撑的傀儡,演员躲在幕幔下演出,悬丝傀儡正相反,是用丝绳吊起傀儡,演员在幕幔上边演出。讲史是评说以往,借史鉴今,元代称平话。讲小说是宋代的说唱艺术,讲些传奇、脂粉、灵怪故事。说浑话有点像今天的相声,说些滑稽诙谐的段子。宋人王灼在他的笔记《碧鸡漫志》中说,这种表演就是说一些“滑稽无赖语”,艺术形式起于北宋至和年间,“兖州张山人以诙谐独步京师”。
除了这些自主择业者,还有一些名伶被权贵收为家妓,宋孝宗淳熙五年,参知政事范成大被弹劾,退居苏州石湖故里。他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朝臣,为了国家安危,曾不避刀斧出使金国,捍卫国家尊严,险些被杀。他又是一个伟大的词人,一生著作颇多。转眼多年过去了,宋光宗绍熙二年冬天,年轻的词人姜夔来拜访他,此时园中腊梅盛开,范成大就邀请姜夔为梅花作新词。姜夔欣然接受,不几日创作了两首词,一首《暗香》,一首《疏影》。范成大便命家中的乐工演唱。演唱的歌伎叫小红,她十分喜爱这两首词,尤其首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是爱词,更是爱写词的人,范成大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那年除夕,姜夔拜别范成大,要赶回湖州过年。临行,范成大将小红唤过来,赠给姜夔为妻,姜夔满载而归。范成大家的小红就是被供养得衣食无忧的歌伎。
小红是幸运的,像她这样的歌者大量寄生在勾栏瓦舍里。勾栏和瓦舍是宋代大型娱乐场,里面设有戏台、神楼、腰棚(观众的雅座),瓦舍里还有赌场、妓院。三教九流,人员混杂,每个艺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栖身之地。
南宋词人柳永长期混迹于此,不仅为歌手写词,还把歌手的名字写进他的词里,他在一首《西江月》里这样写道:“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词写得极其大胆,这首词也告诉我们勾栏里那些鲜活的人,让本应在红尘中消失的歌者留下芳名。歌手依赖着词人,只有词人能提供演唱的本子,词人也依赖着歌手,只有通过演唱才能让作品流传于世。宋代是一个唱和的时代,有多少宋词就有多少歌手。
第三类就是流动于街头的歌者,宋人送给这种职业一个名字,叫“路岐人”。据南宋词人周密记载,“或有路岐人,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这是一群游走的歌者,穿梭于巷闾,来往于城乡,他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四海为家,然而人员庞大,占领着城乡演艺市场。周密又说,他们中“又有村落百戏之人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百戏使艺,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赀。”周密也记下这些路岐人的名字,如王双莲、吕大夫等,这是音律最端正的歌手。
路岐人多唱嘌耍令,唱嘌与耍令是两个不同的含义。嘌唱,宋人在《都城记胜,瓦舍众伎》介绍说,这是“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的演唱形式,“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这是路岐人特有的演唱曲种。最形象化的路岐人是《水浒传》中的阎婆惜,书中写道:宋江做押司时,有一次在路上行走,被王婆拦住,王婆是一个能把死人说活的媒婆,她指着路旁另一个婆子对宋江说,“押司不知,这一家儿,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嫡亲三口儿,夫主阎公,有个女儿婆惜。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这就是一位拖儿带女,行走江湖的路岐人。
那么,什么是耍令?耍令是一种流行于市井的民俗俚曲,多用演唱表现底层的社会生活,曲调却带有番歌胡曲的因素。在宋代,朝廷与契丹和女真族多有领地之争,对这种曲子是禁止的,比如北宋宋徽宗时,尚书省上疏指出,“今来已降新乐,其旧来淫哇之声,如打断、哨笛、砑鼓、十般舞之类,悉行禁止。”指的就是流行于民间的这些嘌唱与耍令。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能不能说,这是民间艺术的融合呢?
路岐人是宋代独有的文化现象,从这个现象上我们看到,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民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南宋末年,朝廷出台了一个对艺术家的“和雇”制度,所谓“和雇”,就是官家出钱,寻找优秀的乐工到宫廷或其他地方演出,朝廷每年犒军演出很多,这就需要大量演艺人员,路岐人正好是这一文化需求的补充。
一定的文化现象必然与一定的经济现象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考察宋代的经济状况时,就不能忽略它的各种文化现象。
【来源:齐鲁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