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秋天,有些地方从夏天直接进入冬天,这个寒冷突然来临,请想想古代诗人在这个大冬天是怎么描述的。

枕头已经冷了,再看看窗户就亮了。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历来写雪的数不胜数,而白居易的这首诗倒是写得有些不起眼,没有绚丽的形容,也没有奇巧的修辞,就是普通地描述了自己对夜雪的感受。

虽然诗有些普通,但细细品来,还是能读到许多的。比如这是一个下着雪的冬夜,白居易已经和衣躺在床上入睡了,却猝不及防地被冷醒了,然后他就看见了窗户上一片明亮,不是月光,竟然是积雪。

雪落无声,所以白居易才没有一开始就察觉到下雪了,这会儿夜深醒来,才发现雪已下得很大了,仔细听着,甚至不时还能听到雪把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先是从触觉——“衾枕冷”来写,再是从视觉来看“窗户明”,最后又变换成听觉感受“折竹声”,几次变换,都在一步步加重了雪之大、夜之深,还有此时此刻的寂静。照这架势,白居易今夜怕是要无眠一会儿了。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清代诗人洪升描绘了一幅很经典的雪景图,在冬日黄昏的孤村里,能从四面八方听到的阵阵风号;溪流水深,有雪落入其中,却是留不下踪迹,抬眼望去,山仿佛被冻住了一样,连云也不流动了。

到这里,已经能让人充分感受了此时的寒冷了,但洪升又进一步、更具体地描绘雪景,他看到沙鸥与鹭鸶在雪天中已难以辨认,何况是被大雪覆盖住的沙汀;几株梅树也被盖了白雪,都让人分辨不清到底哪是白梅,哪是白雪了。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李益笔下的雪天,有着透骨的寒冷。不仅是他,还有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们,他们都在这个刮着大风的雪后边关中行军远征。

边寒之地,行军异常艰苦,只需要写一下此时的环境,就足以让人感动“行路难”了。更凄冷的还有征人们的心,只一首笛声,就能在军中引起共鸣,让大家都同时回望月亮,可见这浓浓的思乡之情。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王维看来又是一个人在家了,一大早上起来推开门看见下了雪,就想着自己的朋友胡居士了。

王维的雪景写得特别好,先说自己这一夜听到的风打在竹叶上的声音,然后早上一开门,就是一个大地雪白的世界了,对面的山都换上了素装。

悠悠飘洒的雪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感觉小巷宁静,庭院清幽,想想自己一大早起来见着这样一个皑皑雪景,四周静极了,还挺寂寞的,于是王维便记挂起了友人,想着他这个时候在干啥呢,应该紧闭着柴门,窝在被窝里吧?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宋之问的这首诗写得优美,而且形容还挺与众不同。他说清晨的破云而出的朝阳,像是皇家銮驾从天边驶来,想想这个画面,可真是贵气且仙气飘飘啊,

最后这一句的雪景描写,并不正面写雪,而是借用枝上的花来形容,说他看到满院的雪花,竟不知道昨夜下了雪,还以为是花连夜开了呢。

大家可以记下这句,等每年一度的“不用雪字形容雪很大”大赛来的时候可以用得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小诗,短短二十个字,流传度居然很广,这就说明,大家在这诗里都感受了一种冬日的温暖和惬意。

冬天写雪,肯定会透露着寒冷的,但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写得可真是欢快而温馨,它带来的画面感很强:下雪的冬天,架起小火炉,温着小美酒,围炉而坐,鼻尖有酒香,周围又是炉火带来的温暖,管它外面如何的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反正小屋子里温暖明亮,有酒有朋友,多惬意啊。

这样一首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的诗,给人带来的是一幅有声有色、融融暖意的冬季生活,真是快活又有情调,难怪每年提到冬雪诗的时候都有人举例这首,寻常之事能写成妙境,当然让人念念不忘了。

来源:学画小学生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